在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中,政治是必考的公共科目,也是考生实现 “提分突破” 的关键领域。其中,简答题作为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考查对核心知识点的记忆准确度,更要求考生能条理清晰地组织答案、贴合考点逻辑。以下为大家整理了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的高频必背考点,涵盖哲学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核心模块,助力考生高效备考。
一、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(高频考点)
1. 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
答题要点:
(1)辩证关系: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。
对立性:运动是绝对的(无条件、永恒、无条件的),静止是相对的(有条件、暂时、依赖于运动的),二者不可混淆。
统一性:运动与静止相互依存、相互渗透 ——“动中有静”(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,如 “坐地日行八万里”),“静中有动”(相对静止中隐含绝对运动,如物体看似静止但内部粒子在运动);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。
(2)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:
是区分不同事物、理解事物多样性的前提(如区分 “人” 与 “树”,依赖于二者相对稳定的形态);
是人们认识、利用事物的基础(如研究某一物质的性质,需在其相对静止状态下观察);
是衡量绝对运动的 “尺度”(如通过钟表的静止刻度,判断时间的流动)。
2.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
答题要点:
(1)意识能动性的表现(4 点):
主动性与创造性:意识能主动反映事物本质(如透过现象认识规律),还能创造出客观世界中未存在的观念(如设计未来建筑蓝图);
目的性与计划性:意识活动会围绕预设目标展开(如制定学习计划以通过考试);
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:意识可影响生理状态(如积极心态促进身体康复);
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:意识通过实践将观念转化为现实(如根据 “环保理念” 建设绿色城市)。
(2)实现条件(2 点):
必须遵循客观规律(如 “拔苗助长” 违背规律,意识能动性无法实现);
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(如 “太空探索” 需依赖火箭、航天器等物质条件)。
3.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
答题要点:
对立统一规律(矛盾规律)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,原因如下:
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(联系的本质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)和发展的内在动力(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内部矛盾);
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(质量互变规律、否定之否定规律)和范畴(如本质与现象、原因与结果)的中心线索,理解矛盾规律才能把握其他规律的本质;
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—— 矛盾分析法(如 “一分为二看问题”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”);
是区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(辩证法承认矛盾,形而上学否认矛盾)。
4.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
答题要点:
实践是认识的基础,对认识起决定作用,具体表现为 “四个来源 / 动力 / 标准 / 目的”:
实践是认识的来源: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(如农业生产需要推动了农学的发展),且 “实践出真知”(如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科学结论);
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:实践不断提出新课题(如航天实践推动对宇宙规律的新认识)、提供新的经验材料(如医学临床实践积累治病经验)、改进认识工具(如显微镜推动对微生物的认识);
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:只有实践能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结合(如 “地心说” 通过天文观测被证伪);
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:认识的最终意义是指导实践(如学习 “管理学知识” 是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)。
二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(核心考点)
1.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
答题要点:
邓小平指出,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“解放生产力,发展生产力,消灭剥削,消除两极分化,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”,其内涵可从 3 个维度理解:
生产力维度:将 “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” 放在首位,突破了 “重生产关系、轻生产力” 的传统认知,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;
生产关系维度:“消灭剥削、消除两极分化” 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,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(资本主义无法避免剥削和两极分化);
目标维度:“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”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,强调生产力发展的成果需由全体人民共享,而非少数人占有。
2.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长期性原因
答题要点:
(1)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(两层):
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(制度性质:公有制为主体、人民当家作主,不同于资本主义);
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(发展水平:生产力落后、商品经济不发达,需经历长期发展才能进入高级阶段)。
(2)长期性原因(3 点):
需用长期时间发展生产力,实现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的 “工业化、经济社会化、市场化、现代化”,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;
需用长期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(如深化所有制、分配制度改革)和上层建筑(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);
当前国际环境复杂(如科技竞争激烈、外部挑战增多),需更长时间应对风险,保障发展稳定性。
3. 为什么说改革是我国的 “第二次革命”?
答题要点:
(1)改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(第一次革命)本质不同,但在 “解放生产力、推动社会变革” 的意义上,被称为 “第二次革命”,原因如下:
根本目的一致:都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(第一次革命推翻 “三座大山”,改革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);
变革深度相似: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(如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),而非局部调整;
影响范围广泛:改革涉及经济(如国企改革)、社会(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)、思想(如破除 “平均主义” 观念)等多领域,引发全方位变化;
历史地位重要: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 “关键一招”,如同第一次革命奠定新中国基础,改革推动中国走向富强。
4. “三个有利于” 判断标准的内涵及意义
答题要点:
(1)内涵: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,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,需看 “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,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,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”。
(2)意义(3 点):
使 “实践标准” 具体化:明确了新时代实践的核心目标(生产力、国力、民生),避免抽象争论;
破解思想束缚:打破 “姓社姓资” 的教条主义争议(如判断市场经济是否可行,需看是否符合 “三个有利于”,而非意识形态标签);
体现社会主义本质:“三个有利于” 与社会主义 “解放生产力、共同富裕” 的本质高度一致,是衡量工作的 “价值标尺”。
三、简答题答题技巧
1.分点作答,逻辑清晰:每个要点用 “第一、第二” 或 “1. 2.” 标注,避免答案混乱(如回答 “实践的决定作用” 时,按 “来源 - 动力 - 标准 - 目的” 分点,贴合考点逻辑);
2.关键词前置:每个要点开头先写核心词(如 “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”),再展开解释,方便阅卷老师快速抓取得分点;
3.结合基础概念,不偏离考点:避免过度拓展,围绕教材核心表述作答(如 “社会主义本质” 需严格按 “解放生产力、发展生产力、消灭剥削、消除两极分化、共同富裕” 展开,不添加无关内容);
4.简化记忆,抓 “核心逻辑”:如 “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地位” 可记为 “揭示动力、贯穿线索、提供方法、区分分歧”4 个关键词,再逐步展开。
以上考点是 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简答题的高频内容,建议考生结合教材原文巩固记忆,同时通过 “默写 + 模拟答题” 训练,提升答案的规范性和完整性。政治简答题的得分关键在于 “要点全、逻辑清、表述准”,只要扎实掌握核心考点,就能在这一题型中取得优势。
报名咨询:全年可报名咨询
网上预报名:http://www.yncjbm.com/html/online/
确认审核:9月初
考试时间:10月最后一个周末(以招考院通知为准)
咨询电话:0871-65100012 13888090062(微信同号)
特别提示:最终招考计划及报名相关通知以招生考试院通知为准
毕业待遇:学制学制结束成绩合格,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毕业证,国家承认、学信网可查。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的授予学位。
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云南成人高考报名方式、费用、考试和时间等相关成考信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。
云南招生就业网 | 云南招考频道 | 云南人事考试网 | 云南工商管理学院 |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|